【学术】中国与南亚标准化合作前瞻性研究

【学术】中国与南亚标准化合作前瞻性研究


摘要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以标准化促进政策和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结合了南亚标准化发展情况及挑战与机遇,对我国与南亚标准化合作现状进行了阐述,针对加强标准化合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亚合作,标准化,“一带一路”倡议

 

1 引言

 

南亚位于东亚连接中亚-西亚进而到达欧洲的路上通道中心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扼守在全球繁忙的印度洋航线的咽喉地带,对世界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与南亚各国在历史上有深厚的渊源,“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南亚各国的积极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国与周边经济一体化的最大“短板”在南亚地区。中国与东盟签订了“2+7合作框架”,推动中欧建立“四个伙伴”关系;以“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关系;以“1+3+6”深化中国-阿拉伯“天然合作伙伴”关系;以“1+3+6”合作新框架构建中拉关系的“五位一体”新格局,但与南亚区域的战略合作匮乏[1]。我国在积极探索与南亚地区的战略合作中,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被外界认为是中国与南亚地区战略合作的又一个突破口。在当前合作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中国与南亚地区如何开展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进双、多边标准互认合作,对实现贸易便利化,促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南亚标准化发展情况

 

2.1 基本情况

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为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各国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支撑本国标准化建设工作。由于标准化发展水平与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南亚地区整体标准化水平不高,发展参差不齐。

在区域层面上,南亚区域联盟组织为实现和加强成员国之间在标准化和合格性评定领域的协调和合作,于2011年成立了南亚区域标准组织(SARSO),制定区域性协调标准,促进区域内贸易,帮助南亚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同时,该组织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已与ISO/IEC、欧洲标准化(电工)委员会、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等机构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见表1)。

 

表1 SARSO标准化工作现状


技术委员会

SARSO标准

区域协议

食品和农产品

纺织和皮革

建筑材料

化学和化工产品

电气、电子、电信

合格评定

SARS 0006:2017饼干规范

SARS 0007:2017精制糖规范

SARS 0008:2017 乳品业卫生规范

SARS ISO 6892-12014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SARS ISO 6892-22014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

SARS ISO 74382014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

SARS ISO 84912014

金属材料-管(全断面)-弯曲试验

SARS ISO 84922014

金属材料--压扁试验

麻产品规范、斜纹棉布规范、全棉直贡规范、黄麻线规范

《南亚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成立协议》

《区域标准实施协议AIRS

《合格性评定程序多边互认协议MARC

 

在国家层面上,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南亚很多国家都借鉴了印度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实施跟踪、采用或共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策略来应对国内外新形势对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提出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南亚国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化战略,大都由政府部门下设国家标准化机构,来管理标准化相关事务,而马尔代夫则是由经济发展部直接管理。在标准化发展中,南亚国家标准化有着鲜明的政府主导色彩,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及技术援助等影响,也表现出积极采纳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特点。除此以外,南亚各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除马尔代夫外的南亚国家都已经是ISO成员,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斯里兰卡还是IEC成员(见表2)。

 

表2 南亚国家标准化发展情况汇总


国家

国家标准数量

采标情况

强制性标准

印度

18,781

ISO 629项、IEC 295

5119项与国际标准协调

140

巴基斯坦

30,927

ISO 15700项、IEC 6370

109

斯里兰卡

2,324

EN 51项、ISO 32项、IEC 3

41

孟加拉国

4,000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ISO/IEC 共计1553

155

尼泊尔

880

ISO 105项、IEC 5

12

不丹

118

ISO 15项、IEC 70项、IS 34

50

 

2.2 问题与机遇

一直以来,南亚区域标准化工作推进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一是南亚地区由于受地缘安全、国家争端等影响,导致南亚区域内合作不甚理想。南亚区域标准化多边合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未能代表南亚各国共同利益,国际话语权不强;二是南亚各国的标准化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监管政策不一致,标准与技术法规存在分歧,合格评定互不认可等问题有待解决;三是南亚各国的标准能力、发展现状也有较大差距。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标准制定机制相对完善,而不丹、马尔代夫、阿富汗等国较为薄弱。南亚国家的标准化机构不仅仅负责标准,同时也负责产品的监管和认证。机构能力建设以及体制机制运作等方面也面临各种挑战。

发达国家加大对标准的掌控力度,也给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挑战。国际新标准的出台将会变成潜在“边界”贸易壁垒,而南亚国家标准化发展水平较低,需进行高额投资,运用充足的行政、技术等手段来保障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加大了发展的不平衡[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研究数据表明南亚地区在国际贸易方面仍然具有相当潜力[3]。南亚国家纷纷与ISO和IEC签署了协议,对外积极开放应对国际标准化挑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挥协调和支持作用,相互汲取经验,争取在ISO和IEC层面上对话与合作,推动标准协同一致,增加全球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参与解决国际问题;对内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产品竞争力,刺激公共部门的能力建设,共享经济溢出效应,惠及消费者和环境保护。

 

3 中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现状

 

标准化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南亚区域内贸易潜力的释放,中国与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合作范围和内容会不断增多,前景日益广阔。但一直以来,我国缺乏常态跟踪南亚标准化事务的专业机构,缺少与南亚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的配套机制。国家标准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但在这些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中却没有南亚国家。显然,我国与南亚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国家标准委在成都设立了南亚标准化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心为合作载体,有针对性地对南亚8国进行标准化定向研究,积极加强标准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智库对互联互通建设的支撑作用,助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我国与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4 成都市在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成都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深厚密切,贸易额多年位居西部地区之首,贸易覆盖轨道交通、生物医药、农副产品、重化工制成品、家用电器设备、轻工制成品等多个领域。成都企业积极投资于南亚国家的家电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水能开发以及旅游开发、餐饮娱乐等产业,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四川)— 南亚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和两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都)发展论坛”;同时域内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专门从事南亚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集中、研究资料最丰富、研究成果最丰硕的科研机构。因此成都市具备与南亚国家开展标准化合作的实践基础。

 

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承建南亚标准化(成都)研究中心,建立了统筹协调的管理运作机制,协调域内外标准化研究、经贸、科技、产业、知识产权、对外交流等合作资源,还针对中国与南亚的企业及组织对双方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需求,联动推进标准化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建立南亚研究数据库,打造起南亚标准化综合信息平台,以之作为面向南亚国家宣传标准化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有效手段。2016年首届中国南亚标准化合作工作会议在成都成功举办,与会的中国和南亚国家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南亚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构建标准体系、标准化—非关税壁垒及质量控制等共同关注的领域深入交流,相互分享了标准化实践经验。

 

通过工作会议建立和巩固了我国与南亚标准化相关组织机构、协会联盟、企业的长期沟通交流渠道,集聚了与南亚国家和地区开展标准化交流合作的资源力量,确立了南亚标准化合作工作会议机制,促成了我国与南亚标准化交流合作的落地项目,不仅与孟加拉国达成签署标准化合作备忘录的意向,正在谈判与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合作协议签署,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南亚标准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5 深化中国与南亚标准化合作的对策建议

 

5.1 合作构想

(1)以标准化凝聚国际共识,对接不同南亚国家的战略政策,深化双、多边合作,构建与南亚国家多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提升国际话语权。

(2)以标准化促进设施联通,研究南亚国家技术标准通行规则,加强基础设施规划、技术标准对接,充分调动各方建设和运营积极性,助力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3)以标准化规范投资贸易,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消除投资贸易壁垒,建立统一信息交换平台,推动贸易安全标准体系对接,共享经贸繁荣。

(4)以标准化助力金融创新,通过标准化合作拓展融资渠道,搭建金融结算服务平台,打造人民币统一支付结算网络系统,共建普惠金融体系。

(5)以标准化推动文化交流,开展科研、艺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组织南亚国家标准化专家援外培训,共同探索建立标准化专业学科,开展中国与南亚城市间标准化合作。

 

5.2 具体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构想,笔者对切实加强我国与南亚国家的标准化合作,推动合作步入全部务实的发展阶段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深入融合

我国与南亚国家急需从双方经贸往来、产业合作上整合产业链,寻求资源与产业优势的互补,扩大标准化合作领域。在电力、交通、海洋装备、节能环保、资源能源消费品、特色农产品等领域优先开展合作,以点带面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标准一致性合作,助推我国与南亚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2)积极推动标准互认

本土标准和国际标准融合是目前南亚国家标准化战略的重点之一。我国已搭建了与印度的认证认可合作渠道,建立了与巴基斯坦的认证认可合作机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全面铺开,我国急需加快对南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手段、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充分发挥与南亚机构、组织、企业合作渠道的优势,深化中国标准在南亚的影响力。同时,我国可与南亚各国在农业基础、基建工程、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抗震减灾等方面合作开展标准比对分析研究项目,形成中国与南亚的标准互认清单,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标准协同一致提供更有效的路径。

(3)共建标准互联互通建设性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与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和便利化规则的建设,标准化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合作发展的广泛性、包容性与共享性。在我国与南亚的交流合作中,可利用我方的技术经验和优势,支持和帮助南亚国家开展标准化工作,提高南亚国家标准化水平,联合南亚各国共建相关行业领域的“全球本地化”标准,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话语权。

(4)共同加强标准化能力建设

互联互通建设依赖硬件设施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合作水平。首先,在我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中, 缺乏政府层次和执行部门的经常性沟通,特别是在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方面,影响到贸易便利化的实现,因此与南亚国家共建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标准信息资源、共商标准协调一致性问题可以被认为深化我国与南亚各国标准化合作的有效途径;其次,在政府机构层面双方可共建合作实验室,强化标准、合格性评定程序、检验检测手段对经贸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最后,我国可与南亚国家联合建设中国- 南亚标准展示厅,展出南亚国家的产品标准产生、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异同等标准化相关知识,服务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

(5)标准化人才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我国应积极加强标准化人才合作交流,派遣标准化人员互访,鼓励南亚国家标准化人员来华参加援外研修班、研讨交流,参观标准化示范基地或示范工程;支持我国标准化人员赴南亚开办培训班和参加研讨活动,派遣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别顾问和专家参与南亚国家标准化能力建设;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援外培训力度,共建标准化人才的培育中心、标准国际化研究平台,为开展我国与南亚国家标准化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

郭 妤 庄媛媛 杨庆渝

(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郭妤,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标准与市场准入。

庄媛媛,博士,国际标准服务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标准国际化推广与市场准入。

杨庆渝,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标准评估与市场准入。

 

参考文献

 

[1] 解世红. 浅析南盟的作用及与中国的合作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5(3):50-63.

[2] Wijayasiri J, Jayaratne S. Implications of agri-food standards for Sri Lanka: Case studies of tea and fisheries exportindustries[J]. Working Papers, 2011.

[3] 陈继东. 南亚地区内贸易发展:潜力、挑战与中国的作用[J]. 南亚研究季刊, 2009(3):69-74.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标准科学》2017年第11期